干细胞研究权威期刊首次发表!解放军总医院王福生院士团队公布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重症新冠肺炎三年随访结果
时间:2025-03-07
A-
A+
近日,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王福生院士团队在权威期刊Stem Cell Research & Therapy发布了间充质干细胞(MSC)治疗新冠重症患者的3年长期随访研究结果,该研究旨在评估MSC治疗在新冠重症患者中的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为MSC治疗在新冠康复中的潜在应用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持,也为MSC治疗在其他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近日,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王福生院士团队在权威期刊Stem Cell Research & Therapy发布了间充质干细胞(MSC)治疗新冠重症患者的3年长期随访研究结果,该研究旨在评估MSC治疗在新冠重症患者中的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为MSC治疗在新冠康复中的潜在应用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持,也为MSC治疗在其他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一、研究背景
自2019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全球已有超过7.76亿人感染,死亡人数超过700万。尽管抗病毒治疗和疫苗广泛应用,但病毒变异、抗药性以及长期新冠症状(Long COVID)等问题仍然严峻。特别是重症患者,死亡率高且预后不佳,部分患者在病毒转阴后仍长期遭受多器官和系统的症状困扰,如疲劳、呼吸困难、认知障碍等。
间充质干细胞(MSC)因其自我更新、多向分化和免疫调节特性,被广泛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研究。此前的研究表明,MSC治疗能够减少炎症因子,加速肺部恢复,并在短期随访中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然而,MSC治疗的长期效果仍需进一步研究。
二、研究设计
这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共纳入了100名新冠重症患者,其中65名患者接受了脐带来源的MSC(UC-MSC)治疗,35名患者接受了安慰剂治疗。患者在治疗后的第0、3、6天分别接受了MSC或安慰剂的静脉输注,并进行了为期三年的随访。
研究结果
在三年随访中,研究团队评估了患者的肺部影像、6分钟步行距离(6-MWD)、肺功能测试、生活质量评分(SF-36)、长期新冠症状、新发合并症、肿瘤标志物水平以及新冠再感染率等指标。
结果显示,MSC治疗组的患者在肺部影像恢复方面表现更好。46.94%的MSC组患者在三年后肺部CT影像完全正常,而安慰剂组的这一比例为34.48%。此外,MSC组的生活质量评分(SF-36中的“总体健康”评分)显著高于安慰剂组,表明MSC治疗可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长期新冠症状方面,两组患者的表现相似,最常见的症状包括胸闷、呼吸困难和疲劳。MSC治疗并未显著减少这些症状的发生率,但在改善患者总体健康方面显示出潜在优势.
三、安全性评估
研究还显示,MSC治疗在长期随访中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两组患者的新发合并症(包括肿瘤)和肿瘤标志物水平无显著差异。此外,尽管在新冠再感染率上,MSC组的再感染率(53.06%)略低于安慰剂组(67.86%),但差异并不显著。
四、结论
这项研究是迄今为止对MSC治疗新冠重症患者的最长随访研究,结果表明MSC治疗在三年内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并可能对肺部恢复和生活质量改善具有潜在益处。研究结果为MSC治疗在新冠急性感染和长期新冠症状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依据,未来将继续监测该队列患者的新发合并症和肿瘤发生情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发生后,国家紧急启动了“人干细胞用于治疗2019-nCoV感染肺炎的临床研究”、“CAStem细胞药物治疗重型新冠肺炎研究”和“应对新冠肺炎的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研究”等应急科技攻关项目。
在疫情暴发之初,中源协和即迅速响应,参加了由解放军总医院王福生院士团队牵头的国家科技部应急攻关重大专项,提供了符合国际工艺标准、经过中检院检定的、高质量生产的间充质干细胞制剂,保障了临床研究的顺利进行,为挽救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的生命贡献了力量。
2021年1月,中源协和收到国家科技部感谢信,感谢中源协和在参与疫情防控应急科研项目中所做的工作和付出的努力。目前该研究已陆续完成1年,2年,3年和4年随访,并发表了5篇高水平临床研究论著,被领域内国内外研究者广泛引用。中源协和下属子公司武汉光谷中源药业有限公司依托中源协和在干细胞领域深耕多年的技术积累,开发出新一代“即用型”间充质干细胞新药(VUM02注射液),其中临床分型为重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适应症,以上述临床研究数据为基础,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签发的《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