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甘肃考生脊髓断“线”,干细胞技术或可“搭桥”-科技前沿-泓信生物——汇聚有生命力的未来
  • 免费咨询电话
    400-999-2999

清华甘肃考生脊髓断“线”,干细胞技术或可“搭桥”

时间:2017-07-06

A-

A+

整个中国刚刚经历了一场庄重且声势浩大的仪式,那就是高考。高考过后,紧张的气氛并没有结束。因为选报学校和录取更让人揪心。《一位甘肃高分(648分)考生的请求》和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官方微信公众号“清小华”专门给这位考生的一封回信,让清华再次以人文关怀的形象成为大众热点。

整个中国刚刚经历了一场庄重且声势浩大的仪式,那就是高考。高考过后,紧张的气氛并没有结束。因为选报学校和录取更让人揪心。《一位甘肃高分(648分)考生的请求》和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官方微信公众号“清小华”专门给这位考生的一封回信,让清华再次以人文关怀的形象成为大众热点。


       故事是这样的:来自“苦甲天下的甘肃定西”高三考生魏祥,定西一中毕业生。他先天性脊柱裂、椎管内囊肿,出生后双下肢运动功能丧失,更不幸的是下岗多年的爸爸又早逝,只有坚强的妈妈陪着残疾但优秀的儿子一路求学,直至考上清华!他的这份请求,只是希望清华能给他们母子俩帮助解决一间陋宿,供娘儿俩济身而已。

        这份简朴的《请求》和清华校内外积极、足够的支持感动着所有人。

干细胞为脊髓神经再生“搭桥”
       截瘫的人能重新行走吗?追溯到1968年,当世界第一例骨髓移植术开启了干细胞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这种独特的视角、治疗手段就为人类疾病治疗带来了新的曙光。医学界对于白血病、糖尿病、中风和脊髓损伤等一系列疾病的治疗研究风靡。

       这不,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再生医学研究团队,经10余年努力,研制了基于胶原蛋白的神经再生支架,结合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引导脊髓再生。该项目已在中国武警脑科医院顺利完成了世界首例临床手术,目前情况良好。

       给脊髓损伤病人移植结合间充质干细胞的神经再生胶原支架,在世界尚属首次,它在攻克脊髓损伤修复这个医学难题上,取得了哪些重大突破,原理是什么?通过手术,病人能否康复?


脊髓损伤修复是世界难题
       作为中枢神经的重要组成部分,脊髓的主要功能是传送大脑与身体其他部位的感觉及运动信号。因此,脊髓损伤是中枢神经组织最严重的损伤之一,在交通事故、砸伤、摔伤、运动性损伤,以及地震、矿难等灾难中较为常见。在中国,就有超过200万的脊髓损伤患者等待救治。

       脊髓损伤及其继发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反应,会致使患者渐进性的神经组织丢失,在损伤部位形成空洞或瘢痕,导致患者感觉运动功能的丧失。原发性脊髓损伤,还常常伴有并发症,如泌尿系统并发症、呼吸系统并发症等。

       脊髓损伤后,人的劳动能力几乎完全丧失。近百年来,临床专家尝试过多种治疗方法,都以失败告终。直到再生医学的兴起,才为脊髓损伤的治疗带来了希望。

干细胞再生医学
       干细胞具有修复和再生功能,国外曾有把干细胞直接注入患者体内治疗脊髓损伤的手术案例,可惜都没有什么效果。而这次手术采用的是神经再生胶原支架结合间充质干细胞来治疗脊髓损伤。也就是说,把间充质干细胞‘种’在胶原蛋白做成的支架材料上。把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到患者的脊髓损伤部位,在搭建脊髓神经再生桥梁的同时,也有利于重建再生的微环境。

       首先,支架能起固定作用。由于细胞通过脑脊液和血液流通,单把干细胞放进去,它就会“跑”到全身各处,很难在受损部位发挥作用。支架能把干细胞限制在受损部位,并使其形成一定的浓度,从而引导组织再生。
同时,支架还能起到桥梁作用。脊髓损伤坏死部位,一般会长出阻碍神经组织连接再生的瘢痕。这就得把瘢痕清掉,再把支架材料填入。这样一来,两端好的神经组织,就能通过支架“桥接”,支架上事先“种”好的干细胞,就能发挥作用,完成修复。

       而近日,美国生物技术公司Asterias Biotherapeutics公布了其针对脊髓损伤的新型干细胞疗法AST-OPC1在6名完全瘫痪的患者中的1/2a期临床试验的最新数据,这些患者在接受了1000万个细胞注射9个月后,其中3名患者的手臂、手掌和手指运动功能出现明显的进步。AST-OPC1在该试验中也展现了良好的安全性,没有出现任何严重副作用。

       相对于人们熟悉的造血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的医学应用范围更加广泛。科学实验证实,其可有效干预200余种疾病,涉及神经系统及免疫系统等多领域,包括但不限于脑瘫、糖尿病、脊髓损伤、牙周炎、帕金森、心肌梗塞等。人体中活性最强的间充质干细胞是牙髓干细胞,其活性是其他来源干细胞的三倍以上,更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儿童乳牙替换阶段是提取牙髓干细胞的最佳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