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充质干细胞(MSC)在炎性肠病方面的研究-行业动态-泓信生物——汇聚有生命力的未来
  • 免费咨询电话
    400-999-2999

间充质干细胞(MSC)在炎性肠病方面的研究

时间:2016-08-19

A-

A+

间充质干细胞是主要来源于中胚层的多能干细胞。MSC对克罗恩病的治疗效果已经得到众多临床试验的证实。大量研究证实,MSC通过分泌抗炎介质免疫调节抑制炎症,可以有效缓解肠道神经系统损伤,对炎性肠病治疗恢复有一定的疗效。

 

 

间充质干细胞与炎性肠病

30年来,我国炎性肠病发病率有不断攀升的趋势。据文献报道,我国近5年的病例数是上世纪90年代同期的8倍。

 

炎性肠病主要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临床上,炎性肠病患者可表现为反复的腹痛、腹泻或者便秘、粘液血便、溃疡、肛裂,甚至出现各种全身并发症如视物模糊、关节疼痛、皮疹等。治疗药物主要有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其中相当一部分并发症患者需要手术治疗,但多数患者反复发作,很多人口中的“慢性肠炎”可能就是IBD

 

间充质干细胞对克罗恩病的治疗效果已经得到众多临床试验的证实。近期,澳大利亚墨尔本阳光医院的科研团队发现MSC对肠道神经系统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分泌的细胞因子TGF-β1在该保护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大量研究证实,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分泌抗炎介质免疫调节抑制炎症。该研究团队在现有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实验,发现间充质干细胞可以有效缓解肠道神经系统损伤,对炎性肠病治疗恢复有一定的疗效。

 

研究人员用豚鼠建立实验性结肠炎模型,在药物诱导结肠炎后第3小时,也是组织受损的高峰期,分别用豚鼠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和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进行肠道灌注。结肠炎发病时,大量白细胞在炎性灶聚集,这些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产生炎症。不论是AT-MSC,还是BM-MSC,它们都能够有效保护肠肌层的神经元,修复损伤神经,保护肠道神经系统。

 

MSC具备多向分化潜能,能分化多种类型的细胞参与组织和器官的重建;更为重要的是它能分泌多种细胞因子,调节机体的免疫反应,促进器官功能修复。对着研究的不断深入,MSC能治疗疾病的范围也在不断拓宽。

 

 

编者按:

当前,间充质干细胞在医疗领域固然已逐渐发挥出重要作用,但其作用却并不仅限于此。牙髓干细胞是一种提取自牙髓的间充质干细胞,自2000年被发现以来,世界各国纷纷建立相关机构来储存和研究牙髓干细胞。比如日本2005年建立的牙齿银行、美国2006年建立的乳牙银行,及中国2014年泓信生物建立的牙髓干细胞库。目前,多项临床案例表明,牙髓干细胞能干预治疗牙周炎、II型糖尿病、脑瘫等令传统医学头痛的疾病当前,国家政策正在鼓励并规范干细胞行业的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牙髓干细胞将能让更多人重获健康与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