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骨关节炎,3款新药获得临床批复
时间:2021-07-15
A-
A+
间充质干细胞在骨关节炎的治疗中发挥了令人惊喜的效果。对于关节腔内腔内注射干细胞,需要继续提高间充质干细胞在软骨表面的特异性靶向性和保留性,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潜在作用。相信不久的将来,全球更多的骨关节炎患者将能够受益于间充质干细胞治疗。
骨关节炎是一种退行性和进行性的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它仍将是疼痛和残疾的重要原因。目前的治疗手段都旨在控制疾病的症状,而无法延缓疾病进展,也无法逆转该疾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手段,临床主要以对症治疗,缓解症状为主,最终可能需要进行关节置换手术。
截至目前,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最大临床试验注册库http://clinicaltrials.gov网站上注册的有关干细胞治疗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项目达到了155项之多。目前有关干细胞再生医学在骨关节炎中的应用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国外学者开展的一项I期临床试验对13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Ⅱ、Ⅲ期患者关节腔内间隔1个月注射两剂间充质干细胞,对每个患者进行至少24个月的随访,观察是否有任何不良事件发生以及疗效。结果显示,关节腔内注射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病是安全的,显著改善了Koos评分和膝关节软骨厚度。
近年来,国际上陆续有治疗骨关节炎的干细胞新药获批上市,早在2009年,欧洲便审批上市了一款名为Chondrocelect的干细胞药物,用于膝关节软骨缺损的治疗;2012年,韩国又有一款间充质干细胞药物Cartistem获批用于治疗退行性关节炎和膝关节软骨损伤;2016年,干细胞药物Maci在美国获批上市,用于治疗膝关节软骨损伤。
在中国,已有3款针对膝骨关节炎的间充质干细胞新药研发(IND)申请获得受理,再次展示了间充质干细胞在骨关节炎领域的临床应用前景。
研究发现,间充质干细胞能够使软骨沉积增加,主要是因为间充质干细胞在刺激软骨细胞增殖和基质沉积方面的营养作用,其中免疫调节和旁分泌效应所发挥的作用更大,而不是基于间充质干细胞直接分化成软骨细胞所致。此外,间充质还可抑制炎性T细胞增殖,抑制单核细胞和髓系树突状细胞的成熟,具有免疫调节和抗炎作用。这种免疫调节机制提高了它们在自身免疫介导的炎性疾病(包括炎性关节病)中的应用潜力。
除了免疫调节和分化潜能外,间充质干细胞还表达重要的细胞因子,包括转化生长因子β(转化生长因子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皮生长因子(EGF)和一系列刺激局部组织修复的生物活性分子[3]。这些营养因子,以及间充质干细胞和软骨细胞之间的直接细胞接触,已经被观察到影响软骨分化和软骨基质的形成。